• 医院主页
  • 医院介绍
  • 医院动态
  • 医师团队
  • 疾病导航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疾病常识
  • 网上预约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性功能障碍
    阳痿早泄阴茎异常勃起不射精
  • 生殖整形
    包皮过长包皮环切包茎微创包皮环切术
  • 前列腺疾病
   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痛治疗前列腺
  • 男性不育
    射精障碍死精少精性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
  • 其他疾病
    疾病常识
    疾病导航
您现在的位置:上海九龙医院 > 淋病 >

适时调整心态,及时好转淋病

作者:上海九龙医院 http://www.nanxb120.com/ 时间:2011-01-23 10:06 来源:上海男科医院

  淋病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性传播疾病的代名词,由此可见淋病的高发性,而且,很多人都以为淋病治疗难度大,而事实上,导致淋病治疗难度大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心理因素。上海九龙男子医院客服特别提醒患者,治疗淋病,首先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!

  常见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影响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一:羞耻感

  受几千年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,大多数中国人视淫乱为万恶之首,而淋病多与淫乱有关,这使得淋病患者往往羞于示人。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,患者希望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,尽快把淋病,甚至有很多患者羞于就医,而自我诊治,滥施医药,往往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变化。

  即使不得不就医治疗,也羞于启齿,避重就轻,不肯详述病史,或编造病史,这对医生作出及时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。

  二:负罪感

    淋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疾病,多是由不洁性交所致,患者有很大的自我责任,社会上对淋病患者也往往有歧视,这使一些患者产生严重的负罪感。这种心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从此远离不洁性交,有利于淋病的治疗,但是,强烈的负罪感,有时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存的勇气,对治疗放任,是指放弃。

  三、恐惧感

    淋病患者的恐惧的产生源于以下几方面:

    1、对淋病本身的恐惧:这种心态主要源于患者对淋病的错误认识,一些淋病患者视淋病为绝症,担心淋病难以,对自身造成严重的长久性损害。事实上,医师介绍说,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,绝大多数淋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,可以并且不留后遗症。

    2、担心淋病传染给家人:有些患者不了解淋病的传播途径,担心会把淋病传染给家人,甚至后亦不敢与配偶同房,整日忧心忡忡,不停地洗手,每天洗外阴,严重的甚至可发生强迫性洗手等心理障碍。医师建议患者要及时了解相关的知识,积很配合医生的治疗,不要跟自己太大的压力,以免影响效果。

    3、担心单位的领导、同事及亲属、邻居等知道:这种恐惧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林病患者的歧视造成的,医师指出,这种恐惧直接导致患者不敢的正规医院就诊,而是求治于游医、个体诊所,或异地求医。这使得淋病的治效果果没有保障,有的患者甚至因此耽误病情。

    长期的恐惧心理导致机体长期处于警觉紧张状态,使机体抵抗力下降,不利于淋病患者的康复。因此,医师建议患者及时了解相关的知识,走出恐惧心理,积很接受治疗。

  为了及时淋病,医师建议患者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同时也建议患者到的医院就医治疗,以医生的知识化解自己的心理阴影,必要时甚至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。

  • 上一篇:及时治疗,有助于淋病的康复
  • 下一篇:淋病分几种症状表现也有区别
  • 医院介绍
  • 医院荣誉<
  • 来院路线
  • 医师介绍
  • 医院新闻
  • 医院环境

医师风采

徐开忠

[男科医生] 徐开忠

对龟头炎、尿道炎、睾丸炎、附睾炎、前列腺炎..[详细]

张俊峰

[男科医生] 张俊峰

擅长项目:阳痿、早泄、性欲低下,射精无力,..[详细]

男性健康检查
  男性健康在生活中总是被忽略的一个话题,现在...[详情点击]
治疗男科疾病的费用问题
近日,收到诸多网友询问治疗前列腺炎需要多少钱...[详情点击]
加强消防意识 营造安全生
突如其来的特大火灾,牵动着众人的心,也给安全管...[详情点击]
避免火灾隐患 创造和谐环
胶州路重大火灾发生给全院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。在...[详情点击]
制剂规范生产 全方位质量
院药剂科于近日举办了2012年上海市医学教育项目《新...[详情点击]
  • [热点]淋病治疗应注意什么
  • [热点]男性患上淋病有什么症状
首页 | 医院介绍| 医院动态| 医师团队| 疾病导航| 联系我们| 疾病常识
乘公交54、67、88、 121、765路至长宁路站下车,右手边为招商银行,向前步行250米到中山西路内环高架桥,左转即到医院
地址: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333号(近中山公园)咨询电话:021-52732699 点击咨询
Copyright©2009-2014 上海九龙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医广【2019】第11-05-G544号